謹慎投資尋求消納路徑
業界普遍認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用電量需求短時間內難有大幅增長。截至去年11月,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512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僅0.1%。火電機組設備利用小時數與發電量則一直處于下滑,今年這一趨勢或將持續。
作為電力上游產業的煤炭行業,由于嚴重的產能過剩以及下游需求疲軟,去年一年內動力煤價格指數跌幅達29%。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于今年元旦起下調燃煤上網電價,并出臺新的煤電聯動方案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業內人士稱,上網電價的調整將使此前為追求煤電差價而盲目投資建設的電廠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在機組數量逐漸增多后設備利用小時數將繼續下降,進一步壓縮電廠盈利空間。
即便如此,由于“上大壓小”政策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十三五”期間仍將有一批火電機組建設投產。《關于推進大型煤電基地科學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在2020年前,錫林郭勒、鄂爾多斯、呼倫貝爾、晉北、晉中、晉東、陜北、寧東、哈密、準東九個現代化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將建設完成。業內人士稱,隨著電網輸送能力的提升,未來電源規劃重心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加速淘汰各地落后產能,在中西部地區興建清潔、高效的大容量機組進行外送,在保證能源供給,支撐“一帶一路”戰略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上述人士表示,包括大用戶直購、電力外送在內的方式都能一定程度上消納目前國內過剩的火電產能,但在尋求消納途徑時應嚴格遵循總量控制,避免造成新的過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