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看,2015年世界經濟仍處于階段性筑底、蓄勢上升的整固階段。若美國經濟強勢持續、歐元區和日本政策調整奏效、新興經濟體的主動降速和調整在可控范圍內、沒有釀成新的風險,世界經濟復蘇加快的可能性將增大。但若結構性矛盾持續,如銀行壞帳不減、政府債務負擔加重、制造業生產率繼續下降,加上油價、匯率動蕩加劇,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差異性矛盾的負面影響凸顯,世界經濟復蘇進程將更為艱難。
一、全球經濟內生動力有待提高,宏觀政策面臨考驗
由于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恢復過慢、復蘇脆弱且不均衡,結構改革舉步維艱。經濟衰退六年來,世界仍難現明顯復蘇跡象,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擴大。2015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就業狀況雖將有所改善,但失業率仍將處于較高水平,進而將影響私人消費和內需帶動經濟增長動力。
表:2014-2016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單位:%)
注:2015年和2016年為預測值
資料來源:IMF,《世界經濟展望》,2015年4月
由于全球經濟恢復的不均衡,各國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將呈現明顯差異,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陷入僵局。財政政策方面,由于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人口老齡化以及收入不平等問題持續困擾經濟復蘇,財政政策在謹慎支持經濟增長、促進就業與保持財政平衡的任務十分艱巨。具備財政政策空間的國家有能力繼續采取措施刺激增長,但對于財政負擔已經非常嚴重的大多數發達國家來說并非易事。經過幾年來的不斷支出,大多數國家的財政資金捉襟見肘,已被IMF要求必須繼續削減債務。IMF預計,2015年美國、歐元區、日本政府債務率仍將分別高達105.1%、96.1%和245.5%。對于新興經濟體而言,由于面臨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不少國家試圖通過預算外項目和政府擔保等形式提供準財政刺激,但缺乏監督和透明度,潛藏較大的預算風險。
貨幣政策方面,2015年,美、英央行的首要任務是貨幣政策回歸正常,而歐元區和日本需要繼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應對低通脹和需求不足。對于新興經濟體,為應對外部融資環境緊縮和波動性加大,其政策重點則是強化應對外來沖擊的緩沖措施,解決經濟脆弱性問題,同時不得不被動接受發達國家的政策調整。目前,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失衡的矛盾有增無減,主要風險是美元升值趨勢仍將延續,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低迷,通縮壓力揮之不去。若美國經濟強勢增長彌補歐元區和日本的市場缺失部分,不至于過度拖累新興市場,整體世界經濟以受益為主;若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不能持久,美元持續升值傷及美國經濟增長,不僅全球通縮壓力難以解除,而且不排除部分新興市場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
二、美元匯率持續升值,對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復蘇產生重大影響
2014年,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歐元、日圓、英鎊、加元、瑞典克朗及瑞郎)上漲13%,為1997年來最強勁年份。歐元和日元匯率表現低迷,其中歐元/美元下跌約11%,日元/美元跌幅近13%。進入2015年,美元匯率繼續上升,3月6日,美元指數升至97.7點,再創新高;而歐元和日元兌美元匯率繼續創新低,多種新興市場貨幣匯率也持續下滑。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是美元走強的主要原因。美國與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在貨幣政策前景上的落差不斷加大,美元在套利交易的助推之下扶搖直上,同時帶動了整個金融資產交易的活躍和對美元需求的提振。
美元升值導致國際資本回流,給全球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復蘇增加了不確定性。熱錢從新興市場不斷回流美國,致使美國股市再度創下歷史新高。2015年,美國經濟穩定復蘇與美聯儲加息預期繼續助推美元匯率,而日本經濟還深陷通縮泥潭,歐洲經濟尚未擺脫歐債危機陰影,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將繼續推行刺激性舉措,歐元、日元匯率趨軟再所難免。隨著美聯儲加息時點的臨近,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將會更加頻繁,巴西、印度和土耳其等財政和經常賬戶雙赤字國家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預計2015年23種新興市場貨幣中將有15種出現下跌,其中領跌的是阿根廷比索和捷克克朗。貨幣貶值有助于提升新興市場的出口,從而起到刺激經濟的效果,但同時本幣貶值導致資本外流壓力增大,加重以美元計價的外債負擔。即使對美國而言,美元升值過快可能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有分析認為,美元升值10%可能拖累美國GDP增速0.6個百分點。
三、石油價格持續偏軟,大宗商品價格動蕩加劇
國際石油價格自2014年6月起加速下跌,從最高點每桶115美元跌至年末的56美元左右,布倫特原油期貨全年累計下跌近50%,跌至5年多來最低水平,跌速之快、跌幅之大超出市場預期。導致本輪油價大跌的主要因素是,非傳統的石油供給穩步增加(得益于新技術美國頁巖油產量增長,2014年美國原油產量飆升到198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歐佩克調整石油戰略(拒絕減產)以及地緣政治危機,并將持續影響后續油價的走勢。
進入2015年,油價延續下跌態勢,1月份曾跌破50美元/桶。近期由于沙特等國空襲也門和美元匯率回調影響,NYMEX原油價格已由原來的每桶40多美元反彈到50美元以上,布倫特原油一度反彈至每桶60美元以上。OPEC預計,至2015年底油價將重返70美元以上。一旦美國頁巖油等高成本石油生產增速放緩,且較低的油價開始刺激需求,即使OPEC不減產,油價也可能在2015年底前有所反彈。油價下跌影響廣泛,直接導致進口成本下降、刺激消費增長,從而帶動經濟復蘇。IMF估計,油價下滑持續可望提振2015年全球經濟0.3至0.7個百分點。其中,發達國家中進口石油比重較大的日本和歐元區得到的好處要大于美國。新興經濟體中,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則將遭受經濟上的沉重打擊,增添政治動蕩的可能性。油價走低還加劇了金融風險,影響投向能源行業的信貸安全以及石油出口國的貨幣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