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訊,國務院5月6日召開常務會議指出,促進鐵路、電力、通信、建材、工程機械等具有比較優勢領域的裝備等出口,尤其是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
會議提出,要把裝備走出去與融資手段緊密結合,采用市場化方式,拓寬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股票、債券等在境內外籌資。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推動中國具有比較優勢領域的裝備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必然需求。中國裝備及產能性價比高,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競爭優勢,但質量和安全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不僅有利于穩增長,更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使中國經濟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設想之一是通過合作投資推動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而推動消化國內的過剩產能,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要聚焦鐵路、電力、通信、建材、工程機械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水平和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經濟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提高。
而“一帶一路”為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自提出以來,“一帶一路”概念就成為資本市場的追捧熱點,其中高鐵、裝備制造等遭到了爆炒。隨著“一帶一路”步入全面推進階段,這將給優質的制造企業帶來投資機會。例如,基建工程承包企業、機械出口企業、電力設備與通信設備企業、能源開發公司及油氣設備、管材管網公司、高端設備的出口,特別是具有技術優勢的高鐵、核電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