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能力成焦點
本次公示的《準入條件》對企業的研發能力作了具體的要求,這是以往行業要求所很少提及的。其要求,內燃機生產制造企業需具有健全的設計研發機構,能夠開展整機及零部件研發;內燃機制造企業研發機構固定資產投資(含研發購買的技術費用)不得少于1億元,燃油系統、增壓系統、后處理裝置制造企業不少于5000萬元,企業每年用于產品研發和工藝改進的費用應大于總銷售額的3%;生產制造企業應具有產學研合作機制和產學研人才培養計劃等。
內燃機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產品,要促進內燃機由大變強就必須具備創新能力、研發能力,獨立開發有技術含量的內燃機產品。作為內燃機企業不僅要追求數量還要追求質量,準入條件必然會對企業管理、技術實力、生產條件、質量保證等有所提升。
邢敏也曾表示,內燃機全行業的發展戰略就是要爭取在2020年左右,實現由生產大國轉變為生產強國的宏偉目標。從世界各先進國家內燃機工業發展來看,先進國家的內燃機工業已進入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時代,新產品開發速度、產品的性能、品牌、質量、成本以及售后服務,已成為國際內燃機企業競爭勝敗的決定性因素。
質量監督將明確
多年來,油耗標準和尿素生產和質量監督管理一直是業內十分關注的焦點。據了解,為解決這一問題,促進內燃機行業節能減排,在發布《準入條件》的同時,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于11月3日發布了《柴油發動機氮氧化物還原劑尿素水溶液生產制造條件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和《柴油發動機氮氧化物還原劑尿素水溶液生產制造條件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管理辦法》從生產條件、產品要求、標志發布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對尿素溶液生產作了全面規定。魏安力指出,不論是《準入條件》還是《管理辦法》都給內燃機行業一個信號,未來降低內燃機燃油消耗將成為工作重點,國家在這方面的力度會不斷加大。
“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快內燃機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創新和推廣,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全面提升我國內燃機行業的綜合競爭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曾在內燃機展覽會上表示。
目前,排放法規的要求日益苛刻,低排放汽油機、柴油機、單一清潔燃料(氫燃料等)發動機的開發和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動力的研究,已經成為世界各大汽車公司、發動機公司的重點研發方向。
國家第四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確定實施以來,油耗標準、尿素生產和質量管理已持續成為行業內普遍關注的問題。但我國車用尿素溶液準入門檻低,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從生產到使用“亂象”頻生。 現在標準的出臺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對內燃機行業發展所存在的不規范行為起到一定的約束,但要徹底凈化市場環境,還要從標準的制定、法規的建設、政府協會的監管力度效率和企業的自律等多方面繼續做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