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在京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包括“新常態”在內的一系列重要信息。從新華社受權發布的5000余字通稿中,梳理出50句話,作為讀者研判中國經濟走勢的參考2015年中國經濟將向何處去?11日在京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包括“新常態”在內的一系列重要信息。記者從新華社受權發布的5000余字通稿中,梳理出50句話,作為讀者研判中國經濟走勢的參考。
一、今年形勢與困難挑戰
1,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全年主要目標和任務可望較好完成
2,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深化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
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從消費需求看
4,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
5,必須采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從投資需求看
6,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7,必須善于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
8,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同時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
9,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
10,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并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
11,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
12,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余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
13,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
14,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
15,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
16,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
17,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
18,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
19,必須標本兼治、對癥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
20,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21,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22,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
23,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
24,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
25,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26,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