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藍圖正在逐漸清晰。記者近日獲悉,由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聯合制定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中,提出了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的設想,這一設想也得到了鐵路部門和京津冀三地的支持。未來,京津冀地區將形成以干線高鐵、城際鐵路、區域快線、地鐵為支撐的四個層次的軌道交通網。而這一龐大交通網上的城市定位問題,也成為各界爭論的焦點。
謀劃“四層次”軌道網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周正宇不久前在《人民日報》舉辦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上也表示,“今年的8月份,國家組織了兩院院士專家組,在交通層面明確地提出,未來要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軌道上的京津冀,未來應該是四個層次,一個是國家的干線高鐵;第二是城際鐵路,現在的城際有京津城際,未來應該還有京唐、京張這樣的城際;第三個層次,現在叫區域快線,這個原來在北京叫市郊鐵路,現在我們把它放到了更大的區域,可以把它叫做區域快線;第四個是城市的地鐵系統。現在看來,這個體系未來還是清晰的,我們缺少的是整個的規劃,在規劃層面缺少的是區域快線,所以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加緊來編制區域快線規劃。”
河北省常務副省長楊崇勇近日透露,京津冀三地和鐵路總公司擬出資100億元,組建京津冀軌道交通投資公司。
“區域性軌道交通投資公司的成立,將使得三地在軌道交通規劃、勘探、籌資、建設上擁有統一的部署,也更有利于三地打破行政分割,最大程度上尋求共贏。”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單菁菁表示。
破行政“分割”
但多年來,除第一個圈層進展順利外,第二圈層和第三圈層提到的城際鐵路都停留在規劃階段。在不少專家看來,這與北京與周邊地區的行政分割不無關系。
“京津冀三地在行政上是獨立的,每個城市都在各自規劃自己的交通體系,這就導致了銜接的困難。”單菁菁表示。
在龐大的軌道交通網絡中,京津冀三地的眾多城市如何定位,也是一道難題。目前,除了北京外,天津、石家莊、唐山等地均提出要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或物流中心的目標,競爭之意非常明顯。
有接近交通部的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京津冀的主要交通問題是結構不合理,京津冀地區是全國鐵路網最密集的地區,但有些交通基礎設施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全國各地的人和貨物都把北京作為大樞紐,在北京換乘或中轉,這是不合適的,有關部門提出在鐵路方面要“優化提升北京的客運功能、天津的貨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