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江蘇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分析三季度經濟形勢。
前三季度的國民經濟數據江蘇已完成,按程序最終需要經過國家統計局核準再發布,不過,江蘇省統計局新聞聯絡處表示,“總體平穩,增長在合理區間,穩中有憂”。
結構轉型穩與憂
工業是江蘇經濟的核心。從江蘇1-8月的數據看,工業發展呈現兩個現實:結構性減速和溫和式增長。
1-8月,江蘇工業總產值達到95099.4億元,同增8.7%,在列入國民經濟統計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4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達到85%。預計全部工業總產值在2014年突破10萬億大關,這也是決定2014年全年增長的關鍵因素。
按照江蘇省統計局之前的說法:由于經濟體量已很巨大,因此未來不再可能保持之前的高速增長。2013年江蘇實現GDP5.91萬億,與“老大”廣東已處于同一等級。
“慢下來調整結構,這是新常態,而不是過去那樣高幅增長”,省統計局官員在此前的溝通會上對記者說。
從工業經濟“穩”的原因看,1-8月江蘇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平穩增長,增加值累計完成20663.5億元,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0.1%。
并且,在全國增速普遍回落的情況下,江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全國和沿海省份高出1.6—4.7個百分點。
此外,江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耗連續回落,1-8月同比增長僅0.9%,增幅同比回落3.2個百分點,比1-7月回落1.8個百分點。這顯示出結構轉型趨憂。
而從1-8月的工業經濟數據看,江蘇多年來的工業增長主要依靠電子、機械、石化等行業,但現在,由于受產能過剩、需求緊張的影響,這些行業的增速均同比去年有所降低,且增速回落超過2個百分點。
憂的第二個層面是工業生產的有效投入不足,已從以往20%以上的高位區間下降到13%左右的增長區間;其中,1-8月的年度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12769.2億,增速僅為6%,創了2014年度的新低。
更為關鍵的是,江蘇工業發展依托的是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的存量優勢發展出來的,這是工業發展最重要的支點,但從1季度以來,最大支點的生產增速一直處于全省平均增速以下,1-8月,增加值增速分別為5.6%、7.5%,同比下降2.3個、0.9個百分點,成為江蘇工業增速放緩的直接原因。
“后期工業增長的基礎有待加強,但因為結構調整較早,節能降耗的效果明顯,全省本年度會處于一個合理的增長區間。”省經信委綜合處一位官員記者說。
促投資換擋
投資一直是拉動江蘇經濟最有利的馬車,但現在進入調整期后,發生了諸多變化。
1-8月,江蘇工業完成投資12419.3億元,同增13.1%,但增幅同比回落4.6個百分點。
省發改委工業處人士提醒記者,“關鍵看投資的結構。”比如,對占到85%的制造業總量的投資增速在1-8月回落2.9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投資增長進入了換檔調整通道。
從江蘇本次省委常委會的內容看,其經濟工作的指導精神正逐漸從“拉”向“解決后顧之憂”變化,“幫你前進,從拉你一把變成幫你卸包袱。”
所以,在列入統計的30個制造業門類中,有16個行業投資增速同比回落,但細分重點產業看,機械制造業、電子制造業等投資增速較快,其中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設備制造業等行業增長16.4%、24.1%、25.8%,高于工業整體投資增幅,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5個、0.7、18.2個百分點。
這體現出體量龐大的制造業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
“卸包袱”體現在對高能耗行業的限制,如1-8月,江蘇“兩高”行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的投資連續呈現負增長,就有效降低了全省工業能耗,使得整體工業可更加輕松成長。
在工業“調整換擋”的背后,記者獲悉,江蘇全省服務業在2013年實現增加值26597.9億元,同增9.8%,占GDP比重達45%,在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超過工業增加值,這意味著全省經濟結構調整進入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