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依然是我國最大鐵礦石進口來源國。8月份,我國自澳大利亞進口許可證發證數量6433.65萬噸,環比上漲5.49%,金額58.59億美元,平均進口單價91美元/噸;清關數量2323.56萬噸,金額20.7億美元。1~8月累計發證數量46854萬噸,金額501.9億美元,平均進口單價107美元/噸;清關數量32411萬噸,金額352億美元。從進口鐵礦石品位來看,8月份自澳大利亞進口合同數量5412.42萬噸。其中,66%及以上品位的合同19.72萬噸,平均價格102.8美元/噸。
8月份自巴西進口許可證發證數量1893.25萬噸,環比下跌16%,金額17.4億美元,平均進口單價92美元/噸;清關數量9750萬噸,金額4.27億美元。1~8月累計發證數量15299萬噸,金額173億美元,平均進口單價113美元/噸;清關數量9750萬噸,金額114億美元。當月自巴西進口合同數量1278.2萬噸。其中,66%及以上品位的鐵礦石進口為零。
此外,8月份我國自南非進口許可證發證數量431.26萬噸,環比上漲26.77%,金額4億美元,平均進口單價94美元/噸;清關數量197萬噸,金額2億美元。1~8月累計發證數量3859萬噸,金額45億美元,平均進口單價116.5美元/噸;清關數量2855萬噸,金額34.85億美元。
“金九銀十”或落空
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8月下旬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粗鋼日產量為167.68萬噸,減量15.28萬噸,旬環比下降8.35%,當月日產粗鋼平均值為170.41萬噸,較上月日均產量下降9.47萬噸,月環比下降5.26%。并且,國家近期出臺的宏觀刺激措施也沒有明顯提振市場情緒,國內鋼廠補庫存需求并不強烈,鐵礦石供應增量大幅超過國內煉鋼生鐵增產需求,供大于求矛盾進一步凸顯。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目前的鐵礦石價格已經跌破國內礦山的平均成本,但國內礦山減產的意愿并不明顯,今年以來國產礦數量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國內礦增產的背后,有其特殊原因。
“近年來我國投產的大型礦山多為鋼廠自有礦,并且多數獨立礦山與鋼廠之間關系密切,生產上粘性較大,在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開工率保持高位的情況下,國內礦山自然找不到減產的理由。”上述業內專家表示。據統計,8月上旬和中旬重點鋼鐵企業粗鋼日均產量分別為181.99萬噸和182.95萬噸,環比分別增長3.59%和0.53%。
每年的9、10月份是傳統意義上鋼鐵市場旺季,素有“金九銀十”之稱。然而,近年來這一稱謂越來越名不副實。中鋼協指出,全球經濟繼續溫和復蘇,外需持續回暖,鋼鐵行業出口量可能進一步加大。若9月份高爐總體開工率沒有明顯下降,下游行業需求難有明顯向好,傳統“金九銀十”的預期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不會實現。
與此同時,考慮到部分鋼廠鋼材庫存增加、盈利水平下降等因素,高爐檢修可能性仍在增大。中鋼協建議,相關鋼鐵企業應充分考慮到鐵礦石供需兩方面因素,控制風險、合理安排庫存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