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高速鐵路建設以“四縱四橫”為重點,不斷加大力度,取得突破性成就,截至2013年末,高速鐵路總營業里程達到11028公里,在建高鐵規模1.2萬公里,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投產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高速鐵路網也隨著通車里程的增加不斷完善。
與此同時,我國鐵路建設開始走出國門,成為新時代“中國制造”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中國北車簽訂的涉外高鐵、城軌等各類鐵路項目總額高達120億元左右,中國南車簽訂的同類涉外鐵路項目則高達165億元。
建成世界獨有的“四縱四橫”鐵路網
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需要,2008年10月國務院批準對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進行調整,確定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萬公里以上,其中客運專線1.6萬公里以上,由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和快速客貨線路構成的快速客運網總規模達到5萬公里以上,基本覆蓋50萬以上人口城市。
近年來,我國高速鐵路建設一直以“四縱四橫”為重點,不斷加大力度,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中國高速鐵路網的構建將共同實現三大經濟圈的鐵路大循環。
重點打造西部鐵路網助力西部大開發
8月15日,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首條延伸線——拉日鐵路開通運營。這條延伸的“天路”完善了西藏的鐵路網結構,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日喀則至吉隆口岸的鐵路、日喀則到亞東的鐵路也有望開工。屆時,拉薩往南,將形成中國連通尼泊爾、印度的運輸大通道;往北,將接入青藏鐵路;向東,有拉林鐵路;向西,則連接規劃的新藏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開始將鐵路建設重點轉向基礎相對薄弱的中西部地區。今年4月,中國鐵路總公司決定調增今年鐵路建設的目標,并提出建設重點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按照新的規劃安排,“十二五”期間,中西部地區國家鐵路建設投資1.85萬億元、投產新線2.3萬公里,占比分別為72%和77%。2014年,中西部鐵路安排建設投資和投產新線比例進一步加大,占比分別達到78%和86%。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兩年僅中西部地區鐵路投資至少在7000億元以上,投產新線1.6萬公里。
在今年中西部鐵路建設項目中,大同至西安、杭州至長沙、南寧至廣州等重大項目將建成投產。內蒙古西至華中煤運通道、拉薩至林芝鐵路、懷化至邵陽至衡陽鐵路等重點項目將開工建設。
高鐵成為新時代“中國制造”的代表
2014年7月,由中國鐵建參與建設的連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的高速鐵路二期工程順利實現通車。這是中國企業在境外組織承攬實施的第一個高鐵項目,對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鐵路能夠“走出去”源自其過硬的技術,尤其是高鐵技術后來居上,成為進軍國際市場的旗幟。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鐵技術體系。
有了“拳頭”產品,高鐵走出去戰略成為自然選擇。中國政府也開始不遺余力地宣傳“中國制造”的高鐵。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中國北車簽訂的涉外高鐵、城軌等各類鐵路項目總額高達120億元左右,中國南車簽訂的同類涉外鐵路項目則高達165億元。
專家指出,高鐵等中國裝備具有性價比高等競爭優勢,推動中國裝備走向國際市場是擴大開放的重要之舉,對提升我國對外合作水平、優化外貿結構意義重大,同時,裝備“走出去”反過來又會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高鐵已經成為新時代的“中國制造”優秀代表,贏得眾多的“世界之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一張“國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