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圍繞如何切實將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到位,減少、彌補因特種設備安全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進一步提高特種設備使用、制造單位抵御風險能力,完善風險化解機制,維護社會穩定,山東省諸城市質監局又亮出新招,積極推進特種設備責任保險工作。
目前該市已經辦理注冊登記的特種設備有5269臺套(不含氣瓶、壓力管道)、涉及使用單位851家。在用的特種設備有4477臺套,其中,鍋爐139臺套,壓力容器1955臺套,電梯1175部,起重機械1006臺套。該市特種設備生產單位(含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等)有120家,其中,壓力容器制造企業30家,起重機械生產企業2家,氣體充裝單位50家(其中液化石油氣充裝站40家),車用氣瓶改裝(CNG)單位26家,鍋爐、壓力管道安裝單位8家,電梯維保單位4家;此外,該市還有工業氣瓶1.4萬余只、車用氣瓶4277只、液化石油氣鋼瓶10萬多只。隨著特種設備數量的不斷增加,一系列安全隱患問題逐漸凸顯。特別是個別企業主體責任意識、安全意識淡薄,培訓的少、投入的也少,致使企業生產安全存在隱患。有的企業人員流動性大,致使許多員工沒有經過培訓就進行安全技術操作,存在無證上崗現象。此外,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極易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后也極易出現“賠償難、處理難”的問題,給企業和傷亡人員家屬造成極大傷害,一些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程度低的中小企業甚至因為安全事故“一蹶不振”,從而將企業責任和損失轉嫁給政府和社會。而推行特種設備責任保險就是將保險的風險管理職能引入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體系,較好地實現風險專業化管理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的有機結合,通過強化事前風險防范,最終減少事故發生,促進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提高特種設備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能力。
據悉,該市推進特種設備責任保險的范圍,主要是鍋爐、電梯、壓力容器、起重機械等特種設備使用、制造單位。首先重點推進的是按照有關規定確定的學校、幼兒園、商場等11家公眾聚集場所在用的客梯、自動扶梯和蒸汽鍋爐等特種設備;其次是7家熱電廠在用的電站鍋爐和82家建設單位建設的高層樓宇在用的電梯;再次是85家大中型肉制品涉氨企業在用的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最后是32家特種設備制造企業生產的壓力容器或起重機械。具體的推進步驟是,近期召開全市特種設備責任保險推進工作會議,充分進行宣傳發動,提高社會認知度,積極引導和督促有關單位按規定投保特種設備責任保險;明年完成對重點監控特種設備、熱電廠的電站鍋爐責任保險的推進工作;后年逐步完成對高層樓宇電梯、大中型肉制品涉氨企業的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責任保險的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