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首都的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如何?4月9日,北京市質監局通報的2012年特種設備事故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發生較大事故、一般事故各1起,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與2011年相比,2012年特種設備事故下降33.3%,死亡人數持平,受傷人數下降90.3%。
據分析,2012年首都氣瓶事故數最多,主要發生在餐飲企業,事故特征主要是泄漏引發爆燃。電梯、起重機械事故次之,電梯事故多發生在安裝、維修保養等作業過程,主要原因是使用管理不當和作業人員違章操作;起重機械事故主要發生在建設工地、建材市場等,事故特征主要是墜落。鍋爐事故主要發生在小型服裝加工制造企業,事故特征主要是操作不當引發爆炸。
“近5年來,北京市特種設備萬臺事故率和萬臺事故死亡率穩中有降,安全狀況總體平穩。但是,在特種設備使用環節發生與特種設備相關的事故21起,死亡19人,受傷23人。”北京市質監局特設處相關負責人說。
統計還顯示,2012年,北京市質監局受理特種設備類投訴舉報共806起,其中電梯類投訴舉報747起,占投訴舉報總量的92.7%,電梯類投訴占比較去年提高6.3%,反映的主要問題是電梯困人、噪音、運行不穩定等故障問題。
據介紹,電梯安全問題持續成為首都特種設備安全狀況關注的焦點。一方面,電梯安裝改造維修等作業環節問題依然存在,違章作業造成電梯相關事故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北京市已有27413臺電梯(占全市電梯總量的18.6%)使用年限超過了10年,較去年減少5164臺,降低15.9%,而使用年限超過10年的居民住宅電梯達11761臺,占全市電梯總量的8%,較去年增加2512臺,增加27.2%。隨著使用時間增加,電梯零部件磨損增多,故障率大幅提高,乘坐舒適性明顯降低,居民百姓對老舊住宅電梯故障的反映較多,電梯投訴量占特種設備投訴總量的92.7%,老舊居民住宅電梯安全隱患日益顯現,專項維修資金籌集、續集、使用困難等社會矛盾將更加突出。
另外,餐飲場所使用不合格液化石油氣鋼瓶現象依然存在,使用安全風險增大。北京市去年也發生9起因液化石油氣泄漏導致的人身傷害事故。造成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投入不到位、隱患排查治理不及時、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不力等,特別是部分餐飲企業由于利益驅動,從無燃氣經營資質的氣販手中購置不合格液化石油氣或超期未檢氣瓶,導致使用安全風險增大。
據統計,截至2013年3月底,北京市特種設備數量總計273563臺(套),較去年同期設備總量增加22022臺(套),增幅為8.8%,其中電梯增加15879臺,增幅達11.6%。北京市考核取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16.7萬人,較去年同期減少3.5%。截止2012年底,首都特種設備生產單位(含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和氣瓶充裝單位持證總數為1144件。2012年,北京質監系統責令整改各類問題731個,發現并督促企業處理質量安全問題1615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