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張家港保稅港區蘇潤集裝箱碼頭堆場上,一臺超大型起重機械正在將一根長達20米的巨型船用橫梁穩穩地吊裝,并緩慢地轉移至一塊剛剛整理完畢的場地。
南通潤邦重機有限公司的吊裝作業工人王師傅說:“這次在蘇潤碼頭吊裝的都是大型船用結構件,比如說用于組裝船用克令吊的臂架、基座、橫梁等,有的重達100噸、長10米,直徑達3.6米。實施吊裝作業吊裝能力達到單臺300噸以上的特種裝卸車輛,不用這個大家伙,根本就沒辦法移動它們。”王師傅所指的這批大型船用結構件是南通潤邦公司原打算出口的船用配件。該批貨物共36件,重800多噸,出口至張家港保稅港區。
由于近期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海運市場比較低迷,個別國外船東寧愿損失定金,主動放棄訂單導致船舶配件出口受阻。我國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地區是船舶制造基地,受到的影響和波及較大。由于沒有客戶需要,有些原本出口的配件現在一下子只能堆放在碼頭堆場。每多放置一天,都會產生一筆堆場費用,企業心急如焚,向碼頭企業和海關求助。
了解到這一信息后,海關積極為企業“減負”。張家港保稅港區由于有良好的出口退稅政策功能和強大的保稅物流優勢,為船舶配件企業提供了一個“避風港”。保稅港區沒有倉儲期限的限制,且倉儲費用相對低廉,因此張家港保稅港區海關建議企業將該批船用配件暫時以保稅貨物形式放置在保稅倉庫內,等待尋找需要該批配件的船廠。同時,海關扎扎實實做好通關服務,實施分類通關、5+2預約通關、卡口智能驗放等便捷措施,盡量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幫助其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