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1年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發布。50家企業的銷售額規模雖未攀升至金融危機前的最高位,但卻已經回升到一個相當不錯的水平。本屆50強企業銷售額達到1541.91億美元,同比增長36%;營業利潤凈增145.38億美元,營業利潤率較2010年的-0.2%反彈至9.28%。對市場熱度最有體味的,莫過于之前備受煎熬的歐美企業。
全球工程機械產業領軍者卡特彼勒,依然將權杖緊握手中,其銷售收入由金融危機肆虐時的181.48億美元激增至277.67億美元,增幅超過50%。和卡特彼勒一樣拉開反彈架勢的歐美企業名單中,還包括其他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沃爾沃建筑設備、約翰迪爾、JCB等,其銷售額增幅都超過40%。歐美企業圈子外,以中國、日本、韓國企業為代表的“亞洲力量”,顯現出強勁的升勢。其中,中國企業的增長繼續冠蓋全球,值得一提的是,廈工機械以及新入榜的山河智能,銷售額增幅皆突破100%。
從相關性上看,增長幅度和企業絕對規模的關系不大,而是與其主導市場分布、業務板塊類別以及拓展模式存在密切關系。身處土方設備領域等產業要沖的企業,尤其是將業務標定中國的企業,增長往往更亮眼。然而,其中并非全是歡聲笑語,相較土石方設備、路面設備等領域,全球起重機板塊的復蘇步伐明顯緩慢。
2011年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中國企業數量再次刷新歷史紀錄;其中,徐工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集團位居10強之列。
會議還同期發布了2011年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名單。2010年,中國工程機械50強企業營業收入總額達到2713.62億元。其中,進入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的企業營業收入超過八成,其余則來自于擁有不同業務,專注不同領域的其他中國工程機械企業。
從榜單中不難發現,目前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集中度比以往有明顯的提升,前3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占50強營業總收入的比重達到59.87%。百億規模以上的企業達到7家,這7家企業占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營業收入的比重為81.82%。較高的產業集中度,使行業“強者恒強”、“強者愈強”的規則更加明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快速發展,為中國創造世界級工程機械品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未來隨著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以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世界地位的提升,中國工程機械世界級品牌有望從這一陣營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