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通過人工心臟泵進行手術或搶救時,因泵內軸承磨損更換心臟泵,將給病人造成生命危險。一種能替代機械軸承的永磁軸承可解決這一問題,我國近日研制成功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
專家表示,“這是一場新的機械革命”,其意義在于理論上的重大突破——把科學界百年認為的“永磁懸浮不可能穩定”原理變為“能夠穩定”的現實。
由江蘇大學設計、蘇州申華低溫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和江蘇大學機電總廠等聯合研制的永磁軸承透平機,日前成功進行滿負荷試驗,轉速初步達到2萬轉/分鐘。
永磁懸浮是一種永久磁鐵或是磁組合,由相互間永磁力的作用而保持無機械(滾珠軸承)接觸的平衡。英國著名學者恩紹1839年證明了“靜態時的永久磁鐵或是磁組合,在無其他外力作用下,僅僅是相互間永磁力的作用,不可能在靜止狀態下保持穩定”的理論。然而,
錢坤喜團隊苦鉆10年,用永磁懸浮旋轉體的陀螺效應引入人工心臟泵,達到穩定的平衡。實驗證實,永磁懸浮旋轉體達到一定轉速后,可穩定懸浮而產生陀螺效應。在動態條件下,永磁懸浮機械旋轉越大越穩定,轉速越高越穩定,為永磁懸浮機械的完善和產業化奠定了基礎。他的成果已獲3項國家專利。
據錢坤喜介紹,目前發達國家用電磁懸浮技術生產軸承,不足是技術復雜、不可靠;而永磁軸承使用壽命長、成本低,“如果材料不老化,永磁軸承可用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