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區域資源基礎好,整合能力強,地處成(都)、綿(陽)、樂(山)經濟發展區的良好節點。從成都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來看,目前根據我們自身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我們提出發展以太陽能、風能、核能裝備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幾年來我們已經發展形成產業門類齊、技術線路多、產業鏈條長、技術突出的新能源產業體系。2010年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87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187%,先后被國家科技部和發改委批準為兩個國家級基地,并且連續兩年榮獲“中國最有投資價值新能源產業城市”的稱號。
從成都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動力來看,四川省礦產豐富,川西高原日照充足,具備豐富的天然資源。同時,成都作為西部的交通樞紐,具有很強的地域承接能力,便于發揮整合資源、聚集產業的作用。
在產業基礎方面,成都具有比較完備的綜合性工業體系,是中西部地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區域,太陽能和核能方面有很強的研發和成果轉化能力。在人才技術方面,成都市匯集了四川大學、電子科大等42所普通高校和31所國家級研發基地,擁有大批專家學者和科技人才。在城市軟環境方面,成都作為天府之國的核心區域,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在西部大開發當中發揮了重要的龍頭和帶動作用。
我們的機遇是,首先成都有望借助良好的工業技術優勢,突破產業發展的常規,發揮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作用,加快發展。其次,國家、省、市的“十二五”規劃已經將發展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我們產業升級優化的重點,明確提出構建“安全、穩定、清潔、經濟”的現代清潔能源體系。這樣的新能源發展政策使我們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特別是根據成渝經濟區總體規劃,成都市政府已提出“建設天府新區、再造一個產業新城”的宏偉目標,以新能源為重要產業的戰略性新生產業也將成為天府新區的重要內容。
鑒于新能源自身特性和當前發展態勢,相信未來我市新能源產業空間布局將呈現出產業整體持續朝政策和資源優勢的區域集聚、新能源系統集成不斷朝終端轉移、研發和銷售朝人才和資本聚集轉移的三大優勢。成都市將成為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面對西部市場,成都較之沿海地區將有捷足先登的優勢,也將在由海外市場向國內轉移的過程中搶得先機。我們有理由相信,成都能夠實現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并成為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