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淑敏是在出席“2012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暨海洋工程技術大會”時做上述表示的。她說,《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年度長達十年,覆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目前規劃已經征集了石油石化企業、裝備制造企業和國務院相關部委的意見,下一步將與發改委牽頭編制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相銜接。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將重點突破深水的關鍵技術,大力發展海上油氣為代表的海上礦產資源開發關鍵裝備,以海洋風能工程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裝備,以及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為代表的海洋化學資源開發利用裝備產業化。
據曲淑敏介紹,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產業規模約為300億元人民幣,約占世界市場份額的7%,在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及珠三角地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聚集度的海工裝備產業區,但是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在深海方面相當欠缺。
曲淑敏說,全球海工裝備制造業分為三個梯隊:歐美國家為第一梯隊,基本壟斷海洋油氣和海上風電的研發、設計、工程總包和核心關鍵設備;韓國和新加坡為第二梯隊,擅長大型模塊的建造和核心設備的安裝調試。中國等國家是第三梯隊,主要從事淺海海工裝備的制造,剛剛進入深海,在總裝集成和大型模塊設計建造方面自主研發能力比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