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乾透露,自己最欣賞的就是耐克的模式——天下為我所用,四兩撥千斤。“耐克的核心就是品牌、設計,我們的核心就是一個依托于制造實力的平臺。上游,是國內外的機械制造巨頭;下游,是大量制造企業。我們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整合者,來規范下游無序、惡性的競爭,讓整個產業鏈良性互動。”
為此,天乾這個“保姆”做了很多“義務培訓”的工作:鄉鎮的小工廠技術不過關,天乾主動幫他們進行技術改造;同時,還在質量上為他們進行把關。天乾重工的“耐克模式”,眼下已經顯出了成效:一批中小企業的層級得到了提升,同時,一個產業集群力量也已經初現,為今后更好地搏擊市場奠定了基礎。
高成本VS低成本舍得成本,換回高附加值創新
最近,天乾重工高薪引進了一位機械設計領域的高級人才,薪金是多少呢?陸乾笑而不答。
但天乾重工給人才的待遇是看得見的,每個車間主任都配備了一輛“Jeep指南者”;每個員工宿舍都安裝了空調;生產車間里,還布置了一個可以休息的小花園;在生產上放手給分公司負責人發展的空間,陸乾從不干涉具體事務。
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浸淫三年的陸乾深諳“舍得”之道:多樣化的薪酬福利、發展平臺以及一流的科研、制造、生產生活環境,才能贏得員工尊重,換回高附加值的創新。
陸乾說,天乾重工沒有“用工荒”,因為企業不走低成本的發展道路,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反而有利于企業實現跨越發展,倒逼企業創新升級。
據介紹,天乾重工每年用于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發經費,占年銷售總額的3%,企業專門投入1200萬元用于大型船用鑄鋼件的研制和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掛舵臂、后軸殼被評為省高新技術產品,獲得了國家專利;還投入3000萬元用于軍工用鑄鋼件產品研發,新品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可以替代同類進口產品。
在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洽談的基礎上,天乾重工成立了國家級的技術工程中心和產學研基地,一個國家水準的重大裝備制造基地正呼之欲出。
陸乾透露,下個月就要到美國去,和美國AMG公司的合作已基本談妥,未來天乾還將在大飛機零件制造領域“分一杯羹”。陸乾說,制造業走向高端是必然趨勢,“我就想做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做好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