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年實現百億增幅
記者:能否談一下徐工最近的發展?
王民:徐工集團成立于1989年,21年來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印證了中國工程機械和中國制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進程。1989年成立時營業收入僅3.86億元,2003年首次突破100億元,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又連續四年跨上了200億、300億、400億和500億的大臺階,利稅逐年翻番增長,2009年實現利稅35億元。今年上半年,徐工集團營業收入創歷史最好水平,達到35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7%。
徐工集團主要產品覆蓋工程起重機械、筑路機械、路面及養護機械、壓實機械、鏟土運輸機械、挖掘機械、混凝土泵送機械、鐵路施工機械、高空消防設備、特種專用車輛、專用底盤、載重汽車等主機和工程機械基礎零部件產品,是國內能夠提供成套性施工裝備方案的首選企業。公司70%的產品為國內領先水平,30%的產品達到國際當代先進水平。
近年來,徐工集團根據國內外市場形勢,大力轉變經營理念和經營策略,從過去靠規模、靠速度的發展方式,轉變到靠技術、靠品質、靠精細管理來拓展徐工發展之路,響亮打出徐工質量牌、服務牌和誠信牌,全力拓展市場。通過抓重點客戶、抓大客戶、抓大工程,依靠徐工強大的品牌實力,依靠徐工規模化和全系列產品的優勢,為用戶提供全過程、全配套的施工方案和售后服務,徐工已成為國內用戶施工的首選品牌,在國內外重大工程項目招標上屢屢中標,“徐工”牌汽車起重機、壓路機、攤鋪機、高空消防車、平地機、隨車起重機、小型工程機械、橋梁檢測作業車等主機產品和液壓件、回轉支承、驅動橋等基礎零部件市場占有率名列國內第一,其中汽車起重機、大中型壓路機年銷量更是名列世界第一。
技術進步使企業強筋健骨
記者:徐工作為科工企業,請您談談貴集團的科技創新?
王民:能夠一直穩居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榜首的寶座,徐工的成功讓人領悟到一個企業屹立于民族之林不變的精神實質,那就是科技創新。徐工集團先行于同行,始終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并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
徐工把每年銷售收入的5%用于投入科研開發領域,不斷完善國家級技術中心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徐工技術中心綜合得分在437家國家級技術中心中列第15位,居行業和江蘇省首位。成立了同行業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重點投資建成了國內機械行業首個企業試驗研究中心。強化了科技帶頭人的作用,聘任了首批40位技術專家,2000多名科技人才工作在科研崗位。通過實施國家863項目“機群智能化工程機械”研發項目,開發的新品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
徐工平均每年完成較大的研發項目100余項,突破了一批占據行業制高點的高端產品和核心技術。近年來,徐工每年都有100多種新產品誕生,累計獲得授權專利430多項。徐工有7項成果獲得了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自主研發的RP1250瀝青混凝土攤鋪機、QAY25全地面起重機、徐重全地面起重機產業核心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等3個項目先后榮獲國家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今年,總投資4.3億、瞄準世界級水準的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建設項目投入建設,獲得政府先期資金支持5000萬元,項目完成后將構建出適應公司戰略發展要求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創新平臺。
產業拓展搭建千億級框架
記者:徐工集團堅持走多元化發展道路,能否介紹徐工的產業拓展?
王民:在三大主機的基礎上,徐工已投入40多億元實施技改,培育了工程機械、重卡產品、鐵路裝備和專用車輛集群,形成了能吊能壓、能挖能推、能攤能平、能裝能運,能為用戶提供成套性施工設備和方案的差異化特色。
2006年6月,徐工重慶公司在祖國的大西南首次完成異地建廠,裝載機等產品批量投放市場,為徐工拓展西部市場發展布下了一顆重要的棋子,邁出了戰略性的一步。
2008年7月,徐工多年的重型卡車戰略構想終于變成現實,徐工正式進入重卡領域,今年徐工汽車公司已呈現良好的銷售勢頭。目前,徐工正式啟動全新重卡產品及全新生產基地項目:在2015年前逐步投資20億~25億元建設徐工汽車工業園,2015年實現年產5萬輛中重型卡車。
2008年徐工以收購外部資產的方式,新組建的挖掘機公司,正全力推進徐工自主品牌、具有先進水平的大、中、小全系列液壓挖掘機的研制和銷售,將在“十二五”形成2萬臺挖掘機的產銷規模。
新組建的徐工租賃公司2009年營業收入突破50億元,今年6月獲得“中國工程機械租賃行業服務質量公眾滿意第一品牌”。
2009年以高鐵施工設備為主的徐工“鐵路一號工程”項目開始全面推進,2010年組建徐工鐵路裝備有限公司,已在國內大型鐵路施工項目中標上億元。
2009年9月7日,徐工集團又一重大基礎零部件合資項目——和韓國斗山集團發動機合資項目簽約,雙方共同在徐州經濟開發區建立生產和銷售柴油發動機的合資企業,今年底將完成一期廠區建設。這標志著工程機械產業又獲突破性進展,對改變零部件同質化競爭的格局、提升徐工主機的核心競爭能力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今年7月8日,徐工與上海汽車達成合作意向,雙方以上海彭浦機器廠有限公司為基礎,共同生產推土機,使徐工的產品陣營中又增添了推土機這一主力產品。
在全球化競爭中博弈成長
記者:經濟全球化下,徐工的應對舉措是什么?
王民:面對國際企業“前堵”和國內企業“后追”的競爭格局,徐工集團大膽走出了一條在“夾縫”中博弈的全球化戰略,與跨國公司和優秀企業同臺競爭,在競爭與合作中成長壯大。
在徐工出口戰略推動下,徐工有15個企業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22種產品通過了歐盟CE認證、美國SAE標準和俄羅斯Goast認證。在世界各地發展了近百家徐工代理商,為全球用戶提供全方位營銷服務。從1999年1400萬美元的出口到2006年2.48億美元的飆升,只用了短短7年的時間;而2007年更是突破5.6億美元,實現翻番。2008年,徐工經受住了國際市場驟然起伏、大起大落的考驗和歷練,產品出口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全年實現出口創匯突破8億美元,占全年主機產品銷售收入的31%。
目前,徐工已在國外構建了數家海外組裝工廠、七大備件中心和近百家銷售服務代理商的全球網絡,將產品銷售到世界137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始終保持全行業第一,其中汽車起重機、裝載機、壓路機、平地機連續十幾年出口額保持行業首位。
記者:作為國有大型企業,能否談一下徐工的社會責任?
王民:作為國有大型企業,徐工集團以“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為企業宗旨,是一個勇擔社會責任,主動回報社會,熱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的企業。2008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徐工第一時間為災區捐款1372萬元,并出動總價值超過2700萬元的44臺救援設備,成為第一個組織到達現場救援的企業。今年青海玉樹地震,徐工又快速投入9臺設備現場救援并為災區捐款600萬元。2002年以來,徐工為各類社會公益事業捐款已達6000多萬元,為災區捐衣、物達14萬余件。為表彰徐工對社會慈善事業的突出貢獻,徐工集團榮獲中國慈善事業最高獎“中華慈善獎”和“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企業獎”。
徐工將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營收規模突破1000億元,成為極具國際競爭力、躋身全球工程機械前5強的世界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