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藍煙鐵路電氣化改造、棗臨鐵路、東平鐵路同時開工建設,總投資逾55億元。
既有的藍煙鐵路位于山東半島東部,自山東省青島市藍村鎮至煙臺,是煙臺地區的第一條鐵路,始建于1953年,1956年全線通車,是東北三省至長江三角洲陸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藍煙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包括對濟南鐵路局管內青島西站(原藍村站)至煙臺站187公里的線路進行電氣化改造,煙大輪渡公司珠璣站前方至煙臺北站12公里線路也同步進行電氣化改造。同時對鐵路沿線平交道口及人行通道進行立交改造。工程投資估算總額為17億元,由鐵道部和山東省及社會資本采用多元化投資模式建設。建設工期1年。
藍煙鐵路是山東省重要的南北向干線鐵路,也是煙臺港和威海港與膠濟鐵路聯系的重要運輸通道。對藍煙鐵路實施電氣化改造,符合國家能源政策和環保要求,可與相鄰的膠濟鐵路和規劃建設的青煙威榮城際鐵路等電氣化鐵路相匹配,有利于提高鐵路運輸能力和降低能源消耗,改善鐵路沿線環境質量,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現代交通體系。可以適應列車提速要求,承受時速達200公里的動車組列車運行,大幅度提高運輸效率和能力,從而進一步優化山東省的路網結構,提高運輸能力和運輸質量,為當地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持。
棗莊至臨沂鐵路自薛棗線棗莊東站引出,經稅郭、蒼山縣北至兗日線的朱保車站,新建線路全長85.2公里,為國家II級單線鐵路。工程投資估算總額為25.4億元。由鐵道部和山東省及社會資本采用多元化投資模式,并組建合資鐵路公司負責項目建設。建設工期2年。
棗臨鐵路位于山東省中南部,沿線煤炭、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棗臨鐵路西連京滬線,東接兗石線,可以進一步完善路網結構,有效緩解京滬鐵路運輸能力緊張狀況,有利于形成魯南地區與日照港口的便捷出海通道,在山東鐵路網中起著重要的聯絡線作用。通過建設棗臨鐵路,可以進一步促進棗莊、臨沂地區煤炭、建材、礦產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加強內陸城市與日照港聯系,帶動棗莊、臨沂、日照3市的經濟發展,同時對魯南經濟帶的發展提供重要的運輸支撐。
東都至臨沂市平邑鐵路,簡稱東平鐵路,北起磁萊線東都站,向南經放城鎮至兗日線平邑站,線路全長59公里,為國家II級單線鐵路。全線設東牛家莊、放城、汶南、仲村等4個車站。工程投資估算總額為13億元。由鐵道部和山東省及社會資本采用多元化投資模式建設,并組建合資鐵路公司負責項目建設,建設工期1年半。
東平鐵路位沿途經過的革命老區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但煤炭、石膏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修建東平鐵路,可以填補該地區的鐵路空白,改善沿線及輻射區域內的交通運輸條件,促進沿線地區農業和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為萊蕪、泰安兩市開辟一條更加便捷、順暢的出海通道。新線建成后,萊蕪鋼鐵集團、泰山鋼鐵集團和新汶礦業集團等大型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產品可以直接經本線到達日照港,比原徑路縮短運輸距離約150公里,每年可以節省巨額的運輸費用和大量的運輸時間,帶動沿線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既有的藍煙鐵路位于山東半島東部,自山東省青島市藍村鎮至煙臺,是煙臺地區的第一條鐵路,始建于1953年,1956年全線通車,是東北三省至長江三角洲陸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藍煙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包括對濟南鐵路局管內青島西站(原藍村站)至煙臺站187公里的線路進行電氣化改造,煙大輪渡公司珠璣站前方至煙臺北站12公里線路也同步進行電氣化改造。同時對鐵路沿線平交道口及人行通道進行立交改造。工程投資估算總額為17億元,由鐵道部和山東省及社會資本采用多元化投資模式建設。建設工期1年。
藍煙鐵路是山東省重要的南北向干線鐵路,也是煙臺港和威海港與膠濟鐵路聯系的重要運輸通道。對藍煙鐵路實施電氣化改造,符合國家能源政策和環保要求,可與相鄰的膠濟鐵路和規劃建設的青煙威榮城際鐵路等電氣化鐵路相匹配,有利于提高鐵路運輸能力和降低能源消耗,改善鐵路沿線環境質量,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現代交通體系。可以適應列車提速要求,承受時速達200公里的動車組列車運行,大幅度提高運輸效率和能力,從而進一步優化山東省的路網結構,提高運輸能力和運輸質量,為當地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持。
棗莊至臨沂鐵路自薛棗線棗莊東站引出,經稅郭、蒼山縣北至兗日線的朱保車站,新建線路全長85.2公里,為國家II級單線鐵路。工程投資估算總額為25.4億元。由鐵道部和山東省及社會資本采用多元化投資模式,并組建合資鐵路公司負責項目建設。建設工期2年。
棗臨鐵路位于山東省中南部,沿線煤炭、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棗臨鐵路西連京滬線,東接兗石線,可以進一步完善路網結構,有效緩解京滬鐵路運輸能力緊張狀況,有利于形成魯南地區與日照港口的便捷出海通道,在山東鐵路網中起著重要的聯絡線作用。通過建設棗臨鐵路,可以進一步促進棗莊、臨沂地區煤炭、建材、礦產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加強內陸城市與日照港聯系,帶動棗莊、臨沂、日照3市的經濟發展,同時對魯南經濟帶的發展提供重要的運輸支撐。
東都至臨沂市平邑鐵路,簡稱東平鐵路,北起磁萊線東都站,向南經放城鎮至兗日線平邑站,線路全長59公里,為國家II級單線鐵路。全線設東牛家莊、放城、汶南、仲村等4個車站。工程投資估算總額為13億元。由鐵道部和山東省及社會資本采用多元化投資模式建設,并組建合資鐵路公司負責項目建設,建設工期1年半。
東平鐵路位沿途經過的革命老區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但煤炭、石膏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修建東平鐵路,可以填補該地區的鐵路空白,改善沿線及輻射區域內的交通運輸條件,促進沿線地區農業和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為萊蕪、泰安兩市開辟一條更加便捷、順暢的出海通道。新線建成后,萊蕪鋼鐵集團、泰山鋼鐵集團和新汶礦業集團等大型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產品可以直接經本線到達日照港,比原徑路縮短運輸距離約150公里,每年可以節省巨額的運輸費用和大量的運輸時間,帶動沿線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