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機械的最重要環節———發動機的生產有望在國內實現突破。近日,徐工集團副總經理、徐工重型總經理張玉純透露,徐工集團正與韓國斗山集團就重型機械發動機生產進行商談,如進展順利,雙方的合資公司將在明年上半年在徐州成立,主攻4升~8升發動機。這將是改寫國內重型機械跳動“外國心臟”的一個契機。
合資突破技術
據了解,雙方暫定的股權比例是51∶49,由徐工集團控股,第一期投資為5億元人民幣,生產4升~8升規模發動機,最大可達到300匹馬力。
作為重型機械的重要零部件———發動機的生產和研發一直是國內重型機械企業的一個難題。
去年,國內上千家工程機械企業完成產值1600億元左右,張玉純估計,今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2000億元。“可是在技術的自主創新,尤其是在發動機和零部件生產等方面,我們與國際機械巨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發動機和變速箱一直依賴進口,重型機械多年來一直跳動著“外國心臟”。國產重型機械統計資料顯示,如不使用進口發動機,大修期壽命只有4000小時~5000小時,而使用進口發動機則可達到國際水平的8000小時~10000小時。
韓國斗山集團是韓國第9大財團,目前重工業、工程機械和發動機生產等工業技術產業占到斗山集團銷售額的80%以上。
從1993年起,徐工集團陸續與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德國利勃海爾公司和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等國際工程機械巨頭組建合資企業。
布局核心零部件
今年1~10月份,徐工集團完成銷售額352億元,張玉純稱,完成年初定下的銷售額400億元的目標沒有問題,但11月份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出口受到沖擊,出現了產品大量積壓的情況。
但惡劣形勢并沒有影響徐工的擴張計劃。目前在起重機方面,徐工已擁有從25噸到500噸系列全路面起重機,改變了過去的進口格局,并形成批量出口。對于明年的計劃,張玉純透露,除保持優勢產品的國內銷售和出口外,目前徐工還在布局其它零部件生產,爭取將一些核心零部件實現國產。
變速箱也是重型機械的核心裝備之一,占整機的四分之一制造成本。目前國外已發展到電動,而國內只能生產手動的。此前徐工已和德國弗蘭克設計公司合作,完成了變速箱的整體設計。張玉純透露,徐工準備單獨生產變速箱的傳動系統,還會與德國一家企業合資生產液壓系統元器件。
“盡管形勢有變化,但我們到2015年實現1000億元銷售額的目標沒有變。”張玉純認為,逐漸擴大的技術優勢將促使徐工早日實現上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