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鑄鋼節點的優異特性,在現代空間結構中越來越廣泛地被采用。通過對復雜的鑄鋼節點的受力性能和工作狀態分析研究認為:在設計荷載作用下,鑄鋼節點處于彈性工作狀態,其應力峰值出現在管件交匯處。 通過對鑄鋼節點極限承載能力分析發現,節點失效的位置與彈性分析的位置不同。彈性分析以彈性階段**應力出現的位置作為鑄鋼節點的薄弱位置,即失效破壞位置,在管件交匯處。分析表明,節點失效的控制位置經塑性區開展后發生變化,出現在管件上。因此,只有對鑄鋼節點進行極限狀態分 析,才能真正認識節點的破壞機理和破壞形式,為鑄鋼節點的設計、制造和安裝以及運行提供科學依據。 對鑄鋼節點進行極限狀態分析時,不僅要考慮材料非線性問題,由于塑性區開展過程產生的累積塑性應變很大,因此還需考慮大應變的幾何非線性問題。這樣的分析結果更為符合實際。
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新型結構及大跨結構體系(如體育場館、機場航站樓、會展**等)在工程建設領 域應用越來越廣泛,構件之間的節點連接方式也日趨復雜。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鑄鋼節點,因其特別適用于空 間結構中幾何形式復雜、桿件匯交密集、受力集中的部位,同時具有各向同性、勻質性好等優點,可以避免大 量焊縫引起的熱影響區,緩解應力集中,改善構件的抗疲勞性能,故在國內外很多重要工程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