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E防腐鋼管首先在歐洲廣泛應用,深受用戶好評,是使用最多的管線涂層體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于1994年夏決定引進3PE涂敷作業和涂敷技術,用于即將開工的陜京輸氣管道和庫鄯輸油管道的外防腐涂層。同年12月,由中石油基建局、管道局、四川石油設計院、西北管道指揮部專家聯合組團赴美國、意大利、土耳其等國考察3PE涂敷作業線。1995年5月,由遼河油建一公司負責招標從加拿大根勞公司引進了我國第一條3PE涂敷作業線。1996年初投入正常生產。1996年意大利索克薩姆公司與哈爾濱塑料六廠合資建設的朔州防腐廠竟改造于5月投入正常生產。西北管道指揮部與港商合資從荷蘭引進的3PE涂敷作業線,于1996年在寶雞亞東防腐公司建成投產,至此,3PE防腐在中國得到關注和應用。從澀寧蘭管道建設開始,通過招標,加之3PE防腐材料全部國產化,3PE防腐的預制價格大幅下降,從此開始了國內3PE防腐廣泛應用的時代,迄今已有20000KM埋地鋼管外防腐采用3PE防腐涂層。目前國內已有數百條3PE涂敷作業線,具有加工Φ25-2800mm鋼管3PE涂層的能力。
IPN8710無毒飲水防腐鋼管價格,IPN8710飲水無毒管道防腐鋼管
概述:供水管線內腐蝕介質種類較多,有酸、堿、鹽、氧化劑及水蒸氣等,涂料必須具有化學惰性、耐酸堿鹽腐蝕,涂膜應結構致密,防水滲透性好,附著力強、堅韌豐滿.
進了我國第一條3PE涂敷作業線。1996年初投入正常生產。1996年意大利索克薩姆公司與哈爾濱塑料六廠合資建設的朔州防腐廠竟改造于5月投入正常生產。西北管道指揮部與港商合資從荷蘭引進的3PE涂敷作業線,于1996年在寶雞亞東防腐公司建成投產,至此,3PE防腐在中國得到關注和應用。從澀寧蘭管道建設開始,通過招標,加之3PE防腐材料全部國產化,3PE防腐的預制價格大幅下降,從此開始了國內3PE防腐廣泛應用的時代,迄今已有20000KM埋地鋼管外防腐采用3PE防腐涂層。目前國內已有數百條3PE涂敷作業線,具有加工Φ25-2800mm鋼管3PE涂層的能力。
近年來,鋼鐵行業身處低迷周期,市場競爭激烈,如何降本增效是鋼鐵企業居于市場領先地位的重要保證,搞清楚影響鋼企利潤的源頭十分必要。
雖然鋼價近來表現良好,但光大證券對于鋼鐵行業的看法并不樂觀,其研究報告認為,鋼鐵行業的基本面難有持續性好轉。東北證券內部人士黃啟知也告訴第一財經記 者,鋼鐵行業基本面的好轉才是支撐鋼材價格的根本,也是改善鋼企利潤的根本。不過拋開基本面因素,尚有許多因素或明或暗地影響著鋼企的利潤空間。
首先,區域位置影響的物流成本是鋼企成本分化的重要因素。萍鋼股份總經理饒東云說,物流成本是造成鋼鐵生產流通區域性的重要原因。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以寶鋼為例,其鋼鐵產品在鋼材市場認可度較高,但是由于物流成本的高企,使得寶鋼的鋼材打入江西、湖南等地的鋼材市場并不容易。這一點也 得到了九江鋼鐵三號貨運碼頭相關負責人的認同。無疑,中國鋼鐵市場的區域化經營特征制約了鋼鐵企業市場拓展空間,也限制了鋼鐵企業的盈利空間。
原燃料成本的攀升,同樣是在2016年影響鋼企利潤的重要因素之一。2015年鋼企普遍陷入虧損,鐵礦石和煤炭價格同樣低迷。據中煤協報告,2015年全國 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5萬億元,同比下滑14.8%;負債總額3.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4%;煤炭行業利潤總額441億元,僅為 2011年的十分之一,煤炭價格也比2011年高點位價格下降了60%。供過于求的鐵礦石價格也因鋼鐵產量下降而降價,在去年底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但是隨著今年鋼鐵行業的好轉,加上去產能工作的推進,鐵礦石和煤炭價格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原料成本的快速攀升一方面支撐著鋼價的持續上漲,同時也使得不同鋼企的利潤出現分化。
區域位置的影響不僅限于物流成本,伴隨著中國鋼鐵企業鐵礦石采購對外依存度的攀升,同樣成為制約鋼鐵企業盈利的重要變量。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統計顯示,隨 著我國鋼鐵工業迅猛發展,鐵礦石需求劇增,雖然國內礦山經過努力,產業總體規模得到提升,但鐵礦石產能的增長仍然嚴重落后于鋼鐵產能的增長,難以滿足需 求,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2014年進口鐵礦石量9.33億噸,同比增加1.14億噸,增幅14%;2015年進口9.53億噸,同比增長2%,2016 年1-5月份進口鐵礦石4.12億噸。
據統計,近十年來,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從2000年的34%提高到2015年的84%,2016年1~2月份達到86.7%的歷史最高點。海外鐵礦石的價格波動和采購海外鐵礦石的成本也正日益成為國內鋼鐵企業利潤的影響變量。
據曾在武鋼負責鐵礦石采購的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鐵礦石的運輸成本高于鋼鐵產品的運輸成本。因此,東部沿海省份的鋼企往往得益于臨近港口的優勢,使 得其鐵礦石運輸成本相對較低,原燃料成本保持在較低水平;而中西部地區則累于運距遠,鐵礦石運輸成本較高,尤其是西部地區深居內陸,在原燃料成本控制方面 劣勢明顯。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郵件顯示,全球優質鐵礦資源高度集中于國外礦業巨頭,市場被嚴重壟斷,價格暴漲暴跌,波 動風險加大。過去十年,市場形勢好的時候,礦業巨頭大幅拉高礦價,國際礦價上漲6倍,巨額利潤流向國外礦業巨頭,國內鋼企增加原料成本2~3萬多億元。而 在礦價低迷的時候,又往往采用逆市礦產的方式,占據市場份額。鐵礦石價格的波動對于中國鋼鐵企業成本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也成為中國鋼鐵企業利潤波動的影響 源之一。
中債資信調研了解發現,以太鋼不銹和沙鋼股份為例,太鋼不銹控股股東太鋼集團鐵礦石資源豐富,且開采成本較低,太鋼不銹太鋼集團采 購鐵礦石自給率超85%,而沙鋼股份基本無自給礦山,主要采購進口礦石,兩者是鐵礦石自給率兩端的典型代表,2013年及2014年得益于自有礦山的成本 優勢,太鋼不銹(剔除不銹鋼部分)噸鋼原燃料成本均低于沙鋼股份,但2015年兩者成本表現明顯反轉。
鋼企利潤下降影響還貸能力
大量的鋼鐵企業正從2015年行業低谷中走出來,但是隨著鐵礦石和煤炭價格的走高,鋼企第三季度利潤相較于第二季度已經有所收窄。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在實體有效需求回暖之前,貨幣超增或許與大量企業依賴貸款借新還舊有關,尤其是產能過剩行業造成的資金黑洞,吸收了大量貨幣“血液”,使得杠桿率難降,積累了系統性金融風險,導致貨幣高增與通縮并存的局面。
場外衍生品總監許鴻飛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行業重資產屬性影響,加之前些年行情低迷以及地方政府兜底,鋼鐵企業普遍選擇通過發債的方式“借新錢還舊 錢”。在方大鋼鐵集團財務總監徐志新看來,銀行抽貸是鋼鐵企業普遍比較擔心的問題,而利潤則是企業能夠向債權人“還舊錢”,從而避免“債務危機”的重要保 證。
有研究數據顯示,國內企業中長期貸款超過1萬億元。其中,政策性生產企業占比達80%,鋼鐵、煤炭、石油等資源類企業更是負債大戶。一 位不愿具名的鋼鐵業內人士稱,鋼鐵行業企業的存量債務的實際債務利率較高,實際債息越高,支付轉移的壓力就越大,且伴隨企鋼鐵企業盈利水平由于成本的攀升 而導致整體降低,還本矛盾將更加突出。
“很多鋼企都是靠貸款維持生產并發工資,不到最后一步,不會停止生產。”分析師邊曉偉說,“剩者為王,看誰的資金鏈能撐到最后。”
第一財經記者曾調研發現,在產能過剩行業,企業通過增加自身的活期存款存量,以應對還貸壓力的做法十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