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重視經營風險
電力體制的變革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對風電企業的管理界面、結構布局、投資決策和市場運營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市場作用的加強將進一步放大風電企業管理水平差異對效益的影響。在市場的洗禮下,擁有更強成本控制能力、更優市場定價策略、更豐厚資源儲備、更完備銷售渠道的企業將具有更加突出的競爭能力,也將醞釀著新一輪的市場整合重組浪潮。具體而言,風電企業未來預計會有以下幾方面變化:
改革初期,部分地區電價存在下調的風險。電力消費終端產品間的差異很小,因此在改革初期放開市場競爭后,“拼價格”將是部分地區“拼市場”的主要手段。特別是風電運營成本主要是可變成本,在覆蓋固定成本后由于邊際成本很小,電量的邊際效益貢獻顯著,限電地區的部分企業不可避免地會采取以價格換市場的競爭策略。
雖然近年來風電建設的主戰場已經轉向了南方不限電地區,但東北、蒙西、新疆、甘肅等“三北”風電基地的裝機容量依然占比較高。上述地區市場近年來普遍呈現出電源過剩,全社會用電量增長乏力的特征。以東北和蒙東地區為例,2015年一季度,東北電網統調裝機容量1.18億千瓦,全網最大負荷5648萬千瓦,裝機容量是最大負荷的2倍,同時隨著遼寧紅沿河核電站3、4號機即將并網,5、6號機組獲得核準,裝機過剩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在改革初期這些地區的電價存在顯著的下調風險。
定價策略和市場渠道將直接決定風電企業效益水平。隨著風電市場競爭模式的轉變,營業收入最大化將成為決定經營績效的最重要因素。從價格和數量方面來看,一是只有搭建更加合理的定價策略和定價模型才能夠最有效地捕捉市場機遇,這對目前完全執行固定電價的風電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隨著購電主體由單一的電網公司變更為獨立的配售電公司和大用戶,掌握優質客戶資源和市場渠道將成為風電企業經營的核心競爭力。
單純的風電企業可能會面臨流動資產周轉率下降的狀況。目前風電電價主要由火電標桿價格和可再生能源補貼兩部分組成,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不介入配售電領域的單純風電發電企業可能會面臨流動資產周轉率的壓力。一是補貼以外的價格目前電網公司基本能夠按照標桿價格及時足額結算,伴隨著售電對象的多元化,針對小型配售電企業和直供電客戶的電費回收可能會出現遲滯乃至無法回收的可能性;二是隨著火電、水電競價上網帶來的電價下降,相應按比例計提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征收量預計也將有所減少,可再生能源基金的缺口可能會進一步放大,導致可再生能源補貼回收速度下降。因此,單純的風電企業可能會面臨流動資產周轉率下降的壓力。
風電企業的經營業績可能會出現分化,帶來新一輪整合機遇。傳統上風電企業的效益主要取決于資源質量和結構布局,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下,對市場機遇的把握判斷、優質客戶的渠道占領和成本費用的充分控制等管理性要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將會被放大。擁有更成熟定價模型能夠實現利益最優,實現更優質渠道占領能夠擴大份額,加強成本費用的控制能夠使得價格更加競爭力。因此,風電企業的經營業績將會隨著管理水平的差異而出現分化,擁有更強管理經驗的企業市場優勢將會擴大,相應地風電產業將會出現新一輪的并購整合機遇。
需迅速“變陣”
市場環境的變化既是對企業戰略布局和經營能力的重大挑戰,更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利機遇。面對電力體制改革的戰略要求和經濟新常態的市場環境,只要把握機遇、優化體制、突出優勢,就一定能夠在改革的夾縫中跨越發展,引領前行,為此,相關企業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調整,應對外部變化:
加強分布式電源發展,占據直接面對客戶的前沿陣地。要緊抓近年來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風電和燃機分布式電源站技術不斷成熟的有利機遇,加強分布式電源的發展。在積累配電側市場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扼守住直接面對穩定、優質客戶群體的前沿陣地。以此為基礎,積極培育成熟的銷售渠道,努力擴大集中式電源的市場份額。
探索拓展主營業務領域,應對流動資產周轉壓力。與現有發電業務通過電網銷售延遲結算的模式相比,配售電企業的“先收費”模式將獲得更多的現金流和更快的資金周轉。在積極拓展發電側資源的同時,建議探索拓展主營業務領域,探索通過與大用戶、工業園區開展合作的方式,涉足配售電業務,應對流動資產周轉壓力。同時,在商業模式上由簡單地發供電向提供增值服務轉變,針對能源需求提供成套化、高效清潔的冷熱電供給解決方案,將上下游的優勢充分融合,實現由能源生產者向能源消費服務提供者的轉變。
綜合能源集團應發揮優勢,拓展產融深度結合的渠道多源供給占領市場。綜合能源集團旗下的風電企業,要充分發揮電源齊全、布局均衡的優勢,統籌協調水電、火電、風電和光伏產業的市場競爭策略。通過打捆銷售、錯峰銷售等營銷手段,更大限度地發揮風電的市場競爭特點和優勢,實現市場份額擴展、總體效益最優。電力企業均為資本密集型企業,隨著電力市場化推進,建議探索通過將固定收益期貨合約等資產證券化處理的方式,降低資產總量、提升效益水平。同時,與金融企業共同開發期貨產品,對沖由于電力市場風險和資源風險帶來的企業經營風險,探索產融深度結合的渠道,逐步向“輕資產”、“重效益”轉變。
強化市場的研究判斷,優化投資決策模型。重大項目的投資決策將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帶來顯著影響。目前風電項目投資決策主要集中于資源的判斷,對于市場消納較為薄弱。未來的投資決策要強化對全生命周期內市場狀況的研究判斷,具體項目安排上要適應發電計劃改革,逐步考慮以長期基礎購電協議的落實情況作為投資決策的前置條件,使得增量項目確保產生效益。
充分用好用足國家支持性政策,提升產業競爭力。在不考慮污染外部性的情況下,目前火電的度電成本較風電還是有較為顯著的競爭優勢。因此在放開市場價格后,風電企業要充分用好用足國家支持性政策,根據配售電企業和用電企業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合理制定營銷策略,積極落實可再生能源優先上網要求,提升產業總體競爭力。同時抓住機遇,加強資產整合,改變目前風電企業裝機分散、規模偏小的態勢,在區域內形成與傳統電源相當的裝機規模,提升市場話語權。